越剧 豫剧 晋剧 吕剧 黄梅戏 昆曲 扬剧 楚剧 川剧 评剧 曲剧 秦腔 梆子 闽剧 沪剧 彩调剧 布袋戏 山歌剧 白字戏 赣剧 芗剧 庐剧 淮剧 正字戏 汉剧 桂剧 歌仔戏 花鼓戏 莆仙戏 琼剧 粤剧 锡剧 莲花落 淮海戏 通剧 茂腔 潮剧 皮影戏

晚清时期,戏曲的特点发展

发表时间: 2021年08月19日 | 作者:admin [0次]

清代戏曲的发展依托前代,尤其是元、明两代戏曲的发展,故而其教化思想有一脉相承之处,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继承戏曲重伦理道德教化的传统,然而在清代戏曲教化思想中要求更为严苛,开始走向了绝对化。此外清代戏曲教化又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其具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政治伦理教化加强。

而且清代戏曲教化又通过戏曲禁毁这一方式,建立起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行之有效的完整禁毁制度。官方禁毁通过最高统治者颁布谕旨诏令,以及地方政府颁布的禁令;而民间禁毁主要是依靠社会各阶层主动的禁戒意识,包括家训、学则、乡约等方式。但无论是官方禁毁还是民间禁毁,主要还是体现大传统对小传统的统摄作用。

一、继承戏曲重伦理道德教化传统

王国维曾说“论真正之戏曲,不能不从元杂剧始”,元杂剧的出现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到黄金时代的重要标志。从其思想内容看,戏曲发展已至成熟,蕴含着丰富的教化思想。戏曲发展至明代,继承元代戏曲发展余势,加之戏曲文化自身的变革与发展,呈现出一派崭新的面貌。

尤其是自高明在《琵琶记》中,提出“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后,明代出现了大批以道德教化为主旨的教化剧。元明时期,在程朱理学的统治思想控制下,戏曲创作中重视人际关系,因而在作品中组成一张绵密的伦理网,从伦理层面建构符合中国传统的理想人格,并塑造出一系列社会典型的人物形象。

因而元明时期戏曲中的忠孝节烈、公正信义的伦理道德,成为创作的主要内容。清代戏曲继承元、明两代重伦理道德教化的传统,在戏曲中呈现出丰富的伦理教化思想,而且清代戏曲教化思想,相比元明时期呈现的伦理教化更为突显,要求也更为严苛。清代戏曲继承元明时期忠孝节烈的伦理观,且较之前代有所加强。

并因清代独特的时代背景呈现出新的特点。清代戏曲中塑造了一大批忠于国家、敢于谏诤、智勇双全的忠臣,孝顺父母、兄友弟恭、光宗耀祖的孝子,坚贞不屈、聪慧贤达的节妇,以及侠义相助、信义行善的义夫,这些形象的塑造,一贯继承元明时期的伦理教化要求,对广大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影响。

但在清代,随着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巩固,对民众的伦理道德要求更加严苛,开始走向了绝对化,“绝对道德”精神愈加明显。如在唐英的《芦花絮》中,闵损即使是受到继母的不公平对待,仍“孝而无怨”,反倒在其父亲发现真相之后,还为继母开脱辩解,怕因“孩儿不孝,致使双亲反目,变起家庭”。

而且闵损为打消父亲休妻的决定,不惜将错处全归为自己,“父天母地养儿曹,总为儿不孝”,甚至愿以死明志,“就此碎首阶前,以明孩儿不孝之罪”。闵损通过对自身道德责任的认识,认定维护家庭和睦是自己应负的道德责任,因此宁愿牺牲自己,且义无反顾,表现出“自我道德完成”的精神,这是“绝对的孝”。

除去“孝”之外,“忠”、“贞节”、“义”等伦理道德,也出现绝对化倾向,“绝对道德”精神愈发明显。而戏曲创作的目的是为社会树立模板,以规范民众自身的行为,具有规范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因而在此种“绝对道德”精神的影响下,戏曲的规范性和强制性也更加严苛。清代戏曲除“绝对道德”外,还追求协调一体的人伦关系。

其主要表现就是移孝作忠。如在夏纶的《瑞筠图》中,章纶的母亲金氏,劝他上书谏阻明景帝幽居英宗,后被陷害入狱,章纶视死如归,但却担心金氏无人奉养,陷入忠孝两难的境地。在剧中金氏未嫁夫死,却坚持侍奉公婆,除因重贞节外,也是其孝心的体现。而金氏作为章纶由孝子转变为忠臣的启蒙者,劝他既已为人臣,便要竭忠尽谏。

切不可因谏而忘国,这是移孝作忠的关键。母亲的贤达和支持化解了章纶忠孝两难的困扰,并将其“孝”化作“忠”。因而清代戏曲中的孝与忠的矛盾得以化解,且最后都旨归为忠君。作品中呈现出的协调一体的人伦关系,是因清代对人伦楷模的要求更为严苛,从而塑造出符合清朝统治者思想的完美品格形象。

此外清代戏曲还继承了,明时期戏曲中的仙佛鬼神混杂,儒释道三教杂糅的特点,因果报应、神佛显灵、神鬼托梦、转世还魂等,有关宗教情节,在绝大多数戏曲中都曾出现。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借神仙之口宣扬伦理道德,使之更具有说服力。如杨潮观在《韩文公雪拥蓝关》一折杂剧中,通过韩湘子宣扬“忠孝心,即是神仙路”。

在剧中作者除借神仙宣扬伦理道德外,还将神仙也塑造成传统伦理道德的代表形象,即便是神仙都要做个忠臣孝子,戏曲教化思想加强。此外戏曲剧作者还通过神鬼的封赏或惩戒,对剧中的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从而使观众能够区分善恶对错,自觉屈从善行,以此达到教化民众的目的。

另一方面则是佛教、道教与戏曲教化有相同之处,即有助于风化。佛教、道教的教义,在清代与儒家的传统伦理道德进一步融合,宣扬的因果报应的善恶观和宿命论,与儒家提倡的忠君、孝亲等思想,已趋于一致,有助于教化民众,劝人向善。在清代,政府曾颁布谕令:“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由此可见统治者深知佛教、道教等劝人向善的教化功能。尤其是在公案剧中,百姓对法律公平正义的诉求,通过将清官“神化”,把他们塑造成正义的化身,秉公断案、主持公道,并有神鬼相助,故而此类戏曲常带有鲜明的神化色彩。

正如朱佐朝的《乾坤啸》一剧,包拯得知“乾坤啸”是由卜凤搜出后,因卜凤已死,于是便去阴间提审其阴魂,包拯通过雀判指引,最终在枉死城中找到了卜凤,从而知晓这一切原是由韦妃指使。剧中提及的“森罗殿”、“城隍庙”以及“枉死城”等,都是在传说故事中才有的,甚至后来韦妃被打入冷宫后,包公还命卜凤的阴魂前去捉拿韦妃。

除营造一种阴森恐怖的氛围外,更是宣扬恶有恶报的观念,以警示民众。而在李玉的《五高风》中,尤仁害死郑豹后,反倒诬陷是包拯把犯人处死,为查明真相,包拯便去乌台审问郑豹等人的阴魂,“今因文洪、萧通一案不明,因此特请尊神拘枉死冤魂,把忠良情之有无,究断明白”,后将案情大白天下。

在剧中通过神鬼的帮助,包拯勘破许多案件,实现了民众对公平正义的法律诉求,同时包拯也成为无所不能的清官,神化色彩突出。正如“以戏曲舞台作为‘道德法庭’,以幻想中的冥官和理想中的清官,作为这‘特别’法庭的法官,以‘业报’为原则,谱出了一支支惩恶赏善的开心曲。”

二、戏曲禁毁制度化

清代戏曲禁毁法令与前代相比,禁毁戏曲成为一种制度性的查禁,且有明显的扩大化,趋于细化,禁毁手段日渐增多,以官方颁布戏曲禁毁法令,及设立查禁戏曲的专门机构为主体,依靠士绅文人的舆论和民间经济力量的带动,建立起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行之有效的完整禁毁制度。

此前历代禁毁戏曲,多与某朝皇帝的政策有关,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明朝禁戏多出自朱元璋时期,主要体现皇帝自身的意志,禁毁法令比较随意,如洪武二十二年“在京军官军人,但有学唱的,割了舌头”,洪武三十年“闻有弦管饮博者,即缚至倒悬楼上,饮水三日而死”,惩罚措施十分严厉,但惩罚机制不成系统。

因而禁毁效果也难以达到预期。清代官方禁戏以中央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为主体,利用禁毁法令渗透到禁戏的各个环节之中。以帝王禁戏为核心的中央机构,涉及到中央礼、吏、刑、兵、户、工六部。如康熙十三年,礼部复魏象枢上奏禁止刊卖淫词艳曲;乾隆元年,工科给事中阎纮玺奏请严禁京畿演戏。


嘉庆七年,户部奏请禁止在内城开设戏园等。此外乾隆时期曾设办理纂修《四库全书》处,以及军机处两处机构,参与到禁毁戏曲剧本的活动中,这也是历史上首次设立专门机构查禁戏曲。在禁毁内容上,清朝出于道德风化之虑,为维护社会秩序,巩固满清统治地位,颁布的禁令不仅十分详实,而且涉及范围广。


声腔剧种、剧作者、出版者、刊刻者、贩售者、表演者、观看者,以及演出场所、时间等皆包含在内。而且与前朝相比,对戏曲的禁令从戏曲文人的查禁,扩大到演剧活动的查禁上,如清朝对夜戏的控制,以及禁止在京师内外城开设戏园。可以说清代戏曲禁毁广涉政治、文化、伦理、经济、社会诸多层面,形成了综合性的全面禁毁。

在地方各省则是设立收书局,查禁戏曲小说中的“违碍之语”,其中尤以扬州设局查禁戏曲最为严苛。如乾隆四十五年时,伊龄阿在扬州设局查禁戏曲并删改曲本,凡是涉及明季国初之事,或扮演宋金之事的,均列为违碍之语。此次设局其规模之大、查禁范围之广,实乃历代所罕见。

乾隆四十六年时,又在江西设局查缴戏曲剧本中“违碍悖逆”问题。道光年间也曾在苏郡和浙江设局查禁戏曲。清代禁戏与前朝相比,民间禁戏也加入其中,这些非官方的禁戏思想成为官方禁戏的有力补充,上下督促,共同构筑了清代完整的禁毁制度体系。士绅文人吁请禁“诲淫”“诲盗”之戏。


对于忠孝节义之事的上演,则认为即使观剧者是凶恶残暴之人,也必会因此事浸润心肝,潜移默化中唤醒良知。这样清代官方禁毁戏曲便形成了,由中央帝王颁布谕令以及台臣奏疏的统一领导,地方政府积极参与设局,士绅吁请的上下督促、官私合作合力禁戏的全面查缴策略。

三、总结


清代戏曲继承元明时期戏曲中伦理教化的主旨,并因清代独特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政策,对儒家传统伦理道德的着意强调,使得剧作家对传统理想人格的追求也越发严苛,在清代树立起一大批有助于教化的典型模范,劝善惩恶,有利于净化社会风俗,巩固统治秩序。


另外清朝禁毁戏曲的活动不似前朝那般禁戏仅集中在某段时间内,而是呈现出连贯性和延续性,历朝皇帝对戏曲的禁毁活动从未停止。这种禁毁机制的形成,对清代戏曲形成了一种严格的限制,使得戏曲成为官方统治思想有力的宣传工具,对教化民众、巩固统治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广大戏曲爱好者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广告位
最新视频
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92戏曲网

本站戏曲资源均由网友分享提供下载链接,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信息来自网络,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资源,请支持正版,购买正版,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工信部ICP备案号: 鲁ICP备19035185号-1 商务合作 网站地图 2018-2020 Copyrights reserved 非赢利性、发扬传统文化,服务广大戏迷公益性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