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 豫剧 晋剧 吕剧 黄梅戏 昆曲 扬剧 楚剧 川剧 评剧 曲剧 秦腔 梆子 闽剧 沪剧 彩调剧 布袋戏 山歌剧 白字戏 赣剧 芗剧 庐剧 淮剧 正字戏 汉剧 桂剧 歌仔戏 花鼓戏 莆仙戏 琼剧 粤剧 锡剧 莲花落 淮海戏 通剧 茂腔 潮剧 皮影戏

越剧:古越乡韵辉煌百年

发表时间: 2019年06月28日 | 作者:admin [0次]

100年前的今天,浙江嵊州,一个叫甘霖镇东王村的地方,突然就热闹开了。

  几位说唱艺人,搬来四只稻桶,铺上两块门板,第一次,一人一角色,用演戏的形式,登“台”亮嗓。此时,他们并没意识到,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越剧舞台,越剧的萌芽,就此而生。

  他们更想不到的是,就在这粗陋的舞台上,会演变出中国戏剧史上的一个神话。100年后,越剧已一跃成为中国第二大剧种。

  越剧就像一条溪水,从浙江嵊州的山野发源,汩汩流出,流进上海这个中外文化交汇的“海”,变得蔚为大观;就像一朵并不起眼的小花,不经意间姹紫嫣红开遍神州,流香世界……

  “稻桶”上诞生小歌班

  香火堂前,摆放着几只旧稻桶;香火堂内,陈列着当时“小歌班”用过的戏服、道具和化妆用品。

  日前,记者再次走进东王村,在历尽沧桑的香火堂前,听村民们越腔越调的叙述,看张张发黄发脆的老照片,越剧的前生今世似乎尽在眼前。

  一位哼着小调的老人告诉记者,他的爷爷曾讲,起初,就是一些村民建议让当地一直唱民间小调“落地唱书”的李世泉、李茂正兄弟像演戏那样唱唱看。结果,那次演出笑话百出。“唱的是讲夫妻相会、小叔雪冤的《双金花》。一群刚刚从田里回来的‘泥腿子’,围着戏台,大声叫好,看着这些没戏装、没扮相、没伴奏,只能用人声模仿丝弦的艺人们撩开嗓子。艺人一开始不习惯,台步走不开,动作做不出,还抢着说白,但身手解放了,在台上都很活跃,叫好一片。”

  不到一年,艺人合班登台之风大盛,人们将其统称为“小歌班”或“的笃班”。时有一卫梅朵,与人组织戏班,1917年初闯上海。之前20天,虽有首批进入上海者,却因演出粗糙、简陋,走了麦城。前赴后继的卫梅朵们,铁了心要在上海站住脚,在《申报》登出广告,“新旧剧一起登台”,借鉴绍兴大班和京剧的表演方式,两年后,卫梅朵们做大,越剧就此在沪长演不辍。

  戏剧是社会的镜子

  1919年,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风起云涌。新兴的“小歌班”,在沪上不甘寂寞,把《梁山伯与祝英台》也编成了连台本戏,又重新改编《碧玉簪》,编演《孟丽君》。这些剧目,正适应了“五四”运动中争取女权和男女平等思潮。

  变革还在继续。1923年,一个叫王金水的嵊州生意人,在上海偶然间看了一出全部由女孩演出的京剧,突发臆想:何不拿来让越剧也尝试一下呢?王金水回到老家施家岙,开办第一个女子越剧班,造就了施银花、赵瑞花、屠杏花等一批名角,成为女子越剧最初的摇篮。

  王金水更没想到,女子越剧日后竟会风靡上海,彻底取代男班,使越剧成为中国300多个地方剧种中唯一一个声腔、表演都完全女性化的剧种。据报载,至1941年,沪上女班多达36个,而男班则几乎已销声匿迹。

  在施家岙古色古香的祠堂戏台,当今越剧女小生的代表人物钱惠丽也来寻根。她告诉记者,“如果不是越剧女班的艺术革新,越剧根本没法从农村进入城市。”

  已故浙江省文联主席、戏剧家顾锡东曾著文,把嵊县小歌班进入上海与徽班进京类比。徽班使得西皮、二黄两种地方腔系在京城合流为京剧,而嵊县的乡间小戏则在当时堪称中国百老汇的上海的先进文化氛围和环境里,洗脱乡野的粗俗而走向成熟,发育成都市型、综合性的越剧。

  1942年10月,越剧再度改革。出于对黑暗社会和越剧自身局限的不满,袁雪芬等青年演员开始在新文化和进步话剧的影响下,对越剧进行全面改革。

  戏剧是社会的镜子。1946年5月,以袁雪芬、范瑞娟为首的雪声剧团演出了根据鲁迅名著改编的《祥林嫂》,被当时报刊誉为“新越剧的里程碑”。郭沫若、田汉、许广平、洪深、于伶、胡风、赵丹、白杨等,都给予袁雪芬及其合作者以关心、爱护和支持,极大提高了越剧的地位、影响和品位。许多年轻的学生也因此被吸引过来,使得越剧的观众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1946年9月,周恩来作为参加国共和谈的中共代表团团长到上海。其间,他亲自看了雪声剧团的演出,事后对地下党如何引导越剧演员走向进步作了指示和部署,《洛神》、《万里长城》、《国破山河在》、《碧血丹心》、《寒夜曲》等一批有强烈现实针对性的剧目相继出现。

  周恩来趣论梁祝

  袁雪芬说,上个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越剧进入黄金时代,不但走向全国,而且蜚声海外。这是由于在党中央的重视和关怀下,越剧通过全面改革,在艺术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尤其是四大精品的出现,提高了越剧的文化品位和社会影响。

  “新中国成立之初三年,毛主席就连续四次观赏了上海的越剧演出。”1950年夏,毛主席第一次在怀仁堂观看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看得哈哈大笑,还请演员到瀛台夜宵。1951年国庆期间,毛主席和全国英模、志愿军代表一起,再一次观看了《梁祝》。在观看《宝莲灯》时,毛主席亲自指示把越剧《梁祝》拍摄成我国第一部彩色艺术片。1952年冬,毛主席又一次陪同蒙古人民共和国领导人泽登巴尔观赏了越剧《白蛇传》。

  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总理特意指示放映了越剧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当时跟随总理处理外交事务的熊向晖搞了一份十几页的说明书,英文剧名是《梁与祝的悲剧》,总理看了,批评他在搞“党八股”,“不看对象对牛弹琴”。十几页说明书谁看?当时熊向晖不解地笑着咕一句,给洋人看这部电影才是“对牛弹琴”呢!总理说,那就要看你怎么“弹”。只要你在请柬上写句话:“请您欣赏中国的彩色歌剧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我保你不会失败。”果然,观众一下就被吸引了。当梁山伯和祝英台化作蝴蝶翩翩飞舞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赞叹。年已65岁的世界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看后情绪激动。当他见到主演范瑞娟时,“啊”地叫了一声,倒退一步,直赞范瑞娟有表演天才,这是一部好影片。

  越剧在国际上赢得盛誉。到今天,越剧的足迹已遍及亚欧美,受到了多少海外侨胞和外国友人的喜爱和称赞。

  观众认可是关键

  回眸百年,诞生于清末、成长于民国、辉煌于新中国的越剧如何重新焕发青春,重新唤回人们的热情?

  在快餐文化日益盛行的今天,高速度快节奏的生活步伐,飞速发展的媒体和新兴的传播方式,使得中国各种传统剧种的发展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傅全香等老艺术家们异口同声地说,要发展,离不开一个平等竞争的生态环境,离不开团队集体的共同努力,离不开各个流派的相互学习和发展。

  正在上海大剧院演出越剧新戏《虞美人》的单仰萍、吴凤花、董柯娣,分别来自上海、绍兴、杭州三地。采访中,她们觉得,个人的艺术创新与整个越剧界的团结协作,缺一不可。否则就不会有越剧的整体进步,也不会有越剧今天的百花齐放、流派纷呈。

  譬如说,女子越剧已发展了百年,而男女合演的艺术实践与探索则解放后才起步。周总理曾说,男女合演是历史的必然。袁雪芬认为,男女合演从打破封建社会男女不能同台的陋俗,到后来设立专门的越剧男演员训练班,再一步步探索男女演员的协调配合。越剧男演员的唱腔,也从先前的别扭到后来的可听。她希望男女合演既要体现传统越剧应有的风格,又应与女子越剧错位发展,具有自己的特点和创造。

  进入新世纪,以赵志刚、许杰、张承好等为代表的越剧第三代男演员大胆创排并推出了《第一次亲密接触》、《早春二月》、《家》、《赵氏孤儿》等新戏,吸引了不少年轻人。

  越剧的光大,更离不开群众的支持。袁雪芬回忆,即便在当年内战即将爆发、中共代表团即将撤离的前夕,周恩来同志还专门向夏衍等指示,要努力开展戏曲界的工作,因为戏曲演员联系着广大的观众,有观众就有力量,因为越剧有观众,所以越剧有力量。袁雪芬说,一个剧种能否生存,是否有生命力,靠的决不是评几个奖,而是观众的认可、喜爱和支持。从姚水娟轰动上海滩的《花木兰》到开创了越剧演现代戏新时代的《祥林嫂》,从第一部搬上银幕的彩色越剧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到越剧“小百花”的香飘全国,越剧在不断变革中赢得了观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为纪念越剧百年而专程来沪的著名老一辈戏剧评论家、文艺理论家刘厚生说,青年演员应继承老师的先进思想、开放态度和原创精神,不断为今天的观众创造新的角色和新的人物。老人回忆,当时的袁雪芬在越剧改革中培养了一批新的观众。这批女大学生、女中学生胸前都别着一块三角形校徽,所以被人们称为“三角牌”观众。现在的茅威涛、赵志刚们也都在用各种办法与青年观众交朋友,上海、浙江都搞了自己的越剧万里行和越剧校园行,今年的《越剧百年·戏迷大赛》也吸引了上千青年越剧爱好者参加,还出现了惠丽迷俱乐部、志萍艺术沙龙、青春沙龙、茅威涛越剧艺术欣赏社等,让人们看到了越剧流派在薪火传承中的与时俱进。

  是海纳百川的上海成就了越剧的今天。同样,越剧也成就了上海、参与构建起上海的城市文化精神。千姿百态的越剧艺术组成了一面诗的旗帜,在文明古国的舞台上飘扬,为上海筑起了一道绚丽的文化风景。独领风流百年的古越乡韵,正在满怀信心地迎接第二个百年的辉煌!



您可能喜欢:
广大戏曲爱好者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最新视频
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92戏曲网

本站戏曲资源均由网友分享提供下载链接,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信息来自网络,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资源,请支持正版,购买正版,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工信部ICP备案号: 鲁ICP备19035185号-1 商务合作 网站地图 2018-2020 Copyrights reserved 非赢利性、发扬传统文化,服务广大戏迷公益性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