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 豫剧 晋剧 吕剧 黄梅戏 昆曲 扬剧 楚剧 川剧 评剧 曲剧 秦腔 梆子 闽剧 沪剧 彩调剧 布袋戏 山歌剧 白字戏 赣剧 芗剧 庐剧 淮剧 正字戏 汉剧 桂剧 歌仔戏 花鼓戏 莆仙戏 琼剧 粤剧 锡剧 莲花落 淮海戏 通剧 茂腔 潮剧 皮影戏

戏曲研究新著

发表时间: 2019年06月28日 | 作者:admin [0次]


  本书是黄竹三教授历年来学术论文的结集。集中反映了黄先生对戏曲文物、戏曲文学、戏曲历史、戏曲理论、戏曲民俗、宗教祭祀戏剧等问题的思考。该书资料丰富、论述缜密,对戏曲史、戏曲理论研究者都具有参考价值。

 

苏国荣《艺术的三维观照》(作家出版社2000年版)

  本书是戏曲理论家苏国荣先生长期以来对戏曲艺术的思考。人们通常对各个艺术门类进行研究时,从“史”、“论”、“评”三个方面着眼,苏先生称之为“艺术的三维观照”。全书正是按照“史”、“论”、“评”三个维度编辑的。该书“史之维”是有关明代传奇、杂剧、剧论方面的文,是作者为《中华艺术通史》明代卷撰写的部分章节;“论之维”是从作者出版过的专著中抽绎出来的章节,内容涉及中国戏曲的宏观体系、东西方戏剧体系比较、中国戏曲美的品性、戏曲美学学科的建设以及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思考;“评之维”是作者多年来观赏戏剧演出后发表的评论以及对部分学者著作的评论和序言。

 

李占鹏《宋前戏剧形成史》(甘肃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

  本书史李占鹏先生在其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订出版的。依据有限的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的文物资料以及前贤的研究成果,比较细致地描述了宋金以前中国古代戏剧的发生、演变与形成过程。对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中国宋金以前戏剧的内在底蕴与外在态势具有相对重要的参考价值。

 

曲六乙《“三块瓦”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年版)

  本书是戏剧理论家曲六乙先生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内积极参与艺术实践和学术活动所撰写的论文、评论和序文的结集。其内容大体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戏剧评论与学术论文;二、少数民族戏剧的评论与研究;三、傩、傩戏、傩文化学的研究以及对文化人类学、宗教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学科的思考;四、在同日本、韩国、印度和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戏剧文化交流和学术研讨会上撰写的论文。

 

路应昆《高腔与川剧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本书是路应昆教授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订出版的,也是我国目前对高腔进行总体性探讨的第一部专著。高腔与昆腔、梆子腔、皮黄腔并列为戏曲四大声腔,历史已逾六百年,曾纵横大半个中国。川剧高腔便是高腔系统中最具典型性和艺术高度的地方分支。本书第一编,即从“帮打唱”组合、曲体和腔调组织等方面探讨川剧高腔的主要形态特征。高腔在各地有众多分支,形态上各具特色。第二编将川剧高腔与各地其他高腔作比较,以概览高腔的总体面貌。川剧的其他四种声腔——昆腔、胡琴腔、弹戏腔和灯调,可谓全国性的声腔大类昆腔、皮黄腔、梆子腔及“小戏”歌腔在四川的缩影。第三编即介绍川剧的这四种声腔,并将高腔的体制与它们作对照。前三编均系探讨高腔和川剧音乐的今存形态。第四编转向高腔和川剧音乐的历史,从宋元南北曲开始,“顺流而下”地清理其演化轨迹。将高腔界定为“徒歌加众和以各地土腔俗调唱自由化之南北曲”,归纳出高腔曲牌的“非板块”、“乐汇灵活拼组”、“非专曲专腔”等形态特征,并在与其他声腔的对照中,将高腔体制归结为“曲牌体”之“解体”,均属创见。在对高腔历史的清理中,将音乐实证与文字爬梳紧密结合,总结出“改腔易调”是高腔从宋元南北曲中脱胎而出,并繁衍出众多地方分支的根本道路,在声腔史研究方法上也有重要突破。

 

傅谨《草根的力量——台州戏班的田野调查与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本书深入研究浙江省台州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新复苏的民间戏班,是傅谨研究员持续八年之久的田野调查与研究的成果。该书以一个戏剧理论家的独特视角,详尽而详细地描述了台州戏班的历史与现状、戏班的内部构成、戏班的内部构成、戏班内演职员的生活方式、戏班的经济运作方式,以及民间戏班特有的演出剧目与演出形式;客观地剖析民间戏班的存在方式与内在构成,由此揭示了民间戏班拥有的顽强生命力的文化渊源。

 

梁燕《寒窗三叠》(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本书为梁燕女士学士论文(《论平儿》)、硕士论文《论〈桃花扇〉》、博士论文(《齐如山剧学初探》)的合集。梁燕女士为我国第一位戏曲学女博士,现任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副主任。本书以独特的编辑方式,反映了她三个阶段在学业上的成果。

 

车文明《二十世纪戏曲文物的发现与曲学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

  本书是车文明先生在其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订出版的。全书55万字,200余幅图片,对二十世纪发现的戏曲文物资料作了全面搜罗,有不少资料是首次公布。文物资料分为“戏台”、“戏曲雕塑”、“戏曲碑刻”、“戏画”、“抄刻本”、“舞台题记”、“其它”七大类,共计1500余条,30万字作为附录。每条资料分“名称”、“时间”、“内容简介”、“发现地”、“公布清况”、“备注(包括相关研究状况)”六项。书末另附“戏曲文物研究论著索引”、“戏曲文物名目音序索引”。戏曲文物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兴盛于八十年代。本书首次从正面、以整体学科为对象来审视戏曲文物,使它成为学科数据库性质的著作。

 

程华平《中国小说戏曲理论的近代转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本书是程华平先生在其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订出版的。主要论述近代人们在小说价值观念的上突破、对小说本体特征的认识,人们对传统曲学的开拓、对戏曲改良实践的认识,并论述了西学东渐、传媒发展、队伍变化对小说戏曲理论批评近代化的影响。

 

都文伟《百老汇的中国题材与中国戏曲》(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本书较为集中地探讨了美国百老汇戏剧舞台所反映的中国主题和中国戏曲的基本情况,对研究中国戏曲在美国的影响有重要参考价值。



您可能喜欢:
广大戏曲爱好者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最新视频
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92戏曲网

本站戏曲资源均由网友分享提供下载链接,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信息来自网络,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资源,请支持正版,购买正版,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工信部ICP备案号: 鲁ICP备19035185号-1 商务合作 网站地图 2018-2020 Copyrights reserved 非赢利性、发扬传统文化,服务广大戏迷公益性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