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 豫剧 晋剧 吕剧 黄梅戏 昆曲 扬剧 楚剧 川剧 评剧 曲剧 秦腔 梆子 闽剧 沪剧 彩调剧 布袋戏 山歌剧 白字戏 赣剧 芗剧 庐剧 淮剧 正字戏 汉剧 桂剧 歌仔戏 花鼓戏 莆仙戏 琼剧 粤剧 锡剧 莲花落 淮海戏 通剧 茂腔 潮剧 皮影戏

京剧锣鼓在黄梅戏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 2019年06月28日 | 作者:admin [0次]




  黄梅戏在全国之所以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达成共识的有三个辉煌阶段: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华东地区的演出及后来推出的《天仙配》、《女驸马》,代表人物为严凤英、王少舫;第二阶段推出了《红楼梦》、《无事生非》,代表人物为马兰、黄新德;第三阶段推出了《徽州女人》、《生死擂》、《山乡情悠悠》,其代表人物为韩再芬及一批青年演员。黄梅戏的发展与繁荣,除了她唱腔优美、上口、易懂、生活气息浓郁以外,她像艺术海绵,善于吸取其它剧种,艺术门类的优秀的东西,演出的锣鼓伴奏就是其中之一。


  据黄梅戏前辈老师说,过去的黄梅戏只有“三打七唱”,没有丝弦乐器。这在当时那种特定环境下有它一定道理,因为打击乐有一个区别于其它乐器明显特点:那就是节奏感鲜明,锣鼓一开一收就能张口唱。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演出剧目的要求加进了丝弦乐。黄梅戏的剧目演出本有自身锣鼓,如二、四、六锤等。传统小戏《打豆腐》、《打猪草》能代表典型的黄梅戏锣鼓。而这种锣鼓,有它自身的局限,不能更大的拓展因剧情要求而有丰富的表现手段。这样黄梅戏音乐工作者就更多的借用吸收了京剧锣鼓。如后来黄梅戏演出大型剧目,开场就运用了京剧锣鼓[回头],在当时也算是一种突破。六十年代我在黄梅戏学校学习打击乐,当时,唱腔是黄梅戏老师授课,其它大多是京剧老师训练。那时对我影响最深的要算“训甲班”(毕业实习班)排演的黄梅戏《杨门女将》。这出戏赴合肥、淮南等地演出,产生了很大的轰动效应。饮誉江淮大地。这是一出移植京剧且文武兼备的大戏。如果单用二、四、六锤,就显得简单,达不到剧情所要求的宏大浓烈的效果,必须借用京剧锣鼓来烘托,用张力的手法来表现。如佘太君夤夜“巡夜”一场戏,戏的开场就运用了京剧锣鼓[倒板头]幕内唱一句,紧接着佘太君伴着[急急风]出场,[四击头]亮相,打过[帽子头]接唱一句,再用[滚子头]在上场门、下场门巡视一番;还有穆桂英率杨七娘、杨文广在“探谷”一场戏里,锣鼓伴奏更是重点手段,由于各种锣鼓点运用,节奏抑扬顿挫,仿佛奏响了一首苍凉悲的边塞诗,也把穆桂英继承夫志,御敌保国,含悲忍痛的表演,烘托得淋漓尽致,也凸现出舞台风格样式的大气磅礴,廖廓广宇。如不借用京剧锣鼓,是难以达到那种艺术氛围、情景效果的。


  所谓京剧锣鼓,以我看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内涵,其一是“开唱锣鼓”,其二为“身段锣鼓”。京剧的所有唱腔的开唱都是由锣鼓引出,如[单键长锤]、[凤点头]引唱[流水];[慢夺头]引唱[西皮慢板]和[二黄慢板]。这些“开唱锣鼓”在京剧《生死恨》和《玉堂春》最为常见。黄梅戏也借用了“开唱锣鼓”。最典型的要算《金玉奴》里“江水涛涛”这首广为留传的著名唱段。此唱段在“开唱锣鼓”中起[平词]过门,演员接唱。又如运用黄梅戏[快六锤]接[火工]唱段。这种把京剧和黄梅戏锣鼓糅合在一起的做法,非常融洽、和谐、天衣无缝、值得推广运用。其二的“身段锣鼓”或曰“动作锣鼓”,如[急急风]、[四击头]、[滚头子]、[切头]、[慢慢长锤]、[丝边一锣]等,在京剧的《三岔口》、《挡马》、《扈家庄》及武打戏中常用。这些戏也移植成黄梅戏演出过。综上所述,黄梅戏发展到今天蜚声海内外的骄人业绩,于她自身能吸收其他剧种优秀的艺术手段是分不开的。


  摘自《黄梅戏艺术》2002年第1期 江龙生


您可能喜欢:
广大戏曲爱好者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最新视频
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92戏曲网

本站戏曲资源均由网友分享提供下载链接,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信息来自网络,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资源,请支持正版,购买正版,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工信部ICP备案号: 鲁ICP备19035185号-1 商务合作 网站地图 2018-2020 Copyrights reserved 非赢利性、发扬传统文化,服务广大戏迷公益性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