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 豫剧 晋剧 吕剧 黄梅戏 昆曲 扬剧 楚剧 川剧 评剧 曲剧 秦腔 梆子 闽剧 沪剧 彩调剧 布袋戏 山歌剧 白字戏 赣剧 芗剧 庐剧 淮剧 正字戏 汉剧 桂剧 歌仔戏 花鼓戏 莆仙戏 琼剧 粤剧 锡剧 莲花落 淮海戏 通剧 茂腔 潮剧 皮影戏

京剧腔调河南梆子来源和研究区别

发表时间: 2019年10月06日 | 作者:admin [0次]


        京剧唱腔是由多种腔调构成。其主要腔调为皮簧腔([西皮]、[二簧]的合称),辅助腔调为[高拨子]、[吹腔]、[四平调]、[南梆子]。另外,还有昆曲和杂腔小调等。这些腔调中的[西皮]、[二簧]、[高拨子]、[吹腔]、[四平调],都是先由安徽戏曲徽班于乾隆时期,后由湖北戏曲汉班于道光年间带进北京的。惟独[南梆子]则不是徽、汉班带进北京的。并且在很多运用皮簧腔的剧种中,如徽剧、汉剧、赣剧、桂剧、粤剧、川剧、湘剧等,也都没有[南梆子]这种腔调。可以说[南梆子]是京剧独有的腔调。那么[南梆子]的来源是什么?关于[南梆子]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由秦腔脱化而出。如徐慕云在《中国戏剧史》一书中说:”所谓南梆子者,祗旦及小生唱之。该调系由秦腔脱化而出”。马少波等主编的《中国京剧史》一书中写道:”今日京剧中使用之-南梆子.,亦有人说即当初徽班吸收了魏长生所唱之秦腔演化而成”。

    第二种说法是由徽梆子衍变而来。如李啸仓在《赣剧诸腔的来源与演变》一文中说:”徐珂-清稗类钞.云:-徽梆子.,如得意缘中之调,即就二簧之胡琴以唱秦腔,似是而非,故只可谓之徽梆子.。此即今京剧南梆子之所由来”。周贻白在《中国戏剧史长编》一书中写道:”安庆(笔者按:为安徽地名)之有-梆子腔.,似当与武汉的戏剧同一源流。今-皮簧剧.-青衣旦.所歌声调,有-南梆子腔.一种,似即由此辗转衍变而来”。

    第三种说法是由梆子腔演变出来。如董维贤在《京剧流派》一书中写道:”他(笔者按:指罗寿山)在《青石山》中能唱-南梆子.,还兼有-二音子.的唱法。

    按《青石山》本是-乱弹.(当年所谓-花部.的传统老戏,在《缀白裘》第十一集里根本就叫作-梆子腔.,并非后来的河北梆子、山西梆子等剧种),京剧虽然加上很多变化,而罗寿山唱的-南梆子.确乎是在这种-梆子腔.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杨绍萱在《魏长生之事迹》一文中说:”存世的玉兰所唱《卖胭脂》唱片,虽标明-南梆子.,却在剧本注明-梆子原板.——梆子原腔之意”。

    对于以上三种说法,由于都是文字论述,缺乏具体唱腔同[南梆子]曲调对照,再加上戏曲史研究家对秦腔、徽梆子、梆子腔有不同释义,致使人们难以识别,困惑不解。

    例如第一种说法,[南梆子]是由秦腔脱化而出。

    而对秦腔的释义就有不同见解。一说秦腔俗称梆子腔,亦称乱弹(其产生地区,有人认为始于陕西,又称陕西梆子;也有人认为起源于陕西和山西,又称山陕梆子)。另一说,则将吹腔称为秦腔(有人认为这种秦腔实际是秦吹腔,在陕西一地当时与俗称梆子腔的秦腔并存,而且在山西、四川也是如此,当这些地区的秦腔艺人(包括魏长生)于清初先后进入北京时,所唱腔调必然包括上述两种秦腔)。那么,[南梆子]是由称梆子腔的秦腔脱化而出,还是由称吹腔为秦腔的演化而成呢?再如第二种说法,[南梆子]是由徽梆子衍变而来。徽梆子是安徽梆子的简称。徽剧有两种主要腔调称为梆子:一种是指拨子,它是由秦腔等流入安徽逐渐衍变而成,因当地土语”梆”、”拨”难分,故拨子即梆子。另一种是将流行于安庆的吹腔称为安庆梆子(而流行于枞阳、石牌两地的吹腔分别称为枞阳腔、石牌调)。那么,[南梆子]是由称为梆子的拨子衍变而来,还是由称为安庆梆子的吹腔衍变而来呢?又如第三种说法,[南梆子]是由梆子腔演变出来。梆子腔源于明代的西秦腔(一说即秦腔),因其唱腔伴奏用打击乐器硬木梆子击节故有此称。后来西秦腔向东、南地区流传,同各地语言与民间曲调结合,陆续形成了带有区域称谓的梆子腔(并将腔字省略,简称为梆子,如山西梆子、河南梆子、河北梆子、山东梆子等,它们既是腔调名称,亦是剧种称谓)。

    此后人们习惯又将梆子腔变为不分区域称谓梆子腔的统称。因此,梆子腔如果不加区域称谓便无法辨别是何地的梆子腔。那么,[南梆子]是由梆子腔演变出来,是指何地的梆子腔呢?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弄清[南梆子]的来源必须将其来源的腔调曲谱同[南梆子]的旋律相互对照,并加以分析其旋律、节拍(板式)、节奏(板眼起落、唱词位置)、调式、曲式结构和过门等的同异,方能说得清楚。

    为此,笔者查阅了有关曲谱资料,与上述说法反复对照,从而发现,[南梆子]是直接源于河北梆子。

    并与京剧[西皮]旦腔融合一起而成。

    京剧[南梆子]只有两种板式:[原板]和[导板]。

    (由于[导板]用之不多,一般将[原板]只标[南梆子])。

    其[原板]是将河北梆子的[小安板](现称小慢板)与京剧旦腔的[西皮原板]、[二六]和[流水]等的旋律融合一起加以变化发展出来的。这从以下各例曲谱互相对照便可说明。

    例1 京剧[南梆子原板]与河北梆子[小安板]的开唱过门对照谱  从上例可以看出,前》小节的旋律两者基本相同,只是京剧比河北梆子的旋律稍有变化,而7、8小节的旋律则是京剧扩充发展出来的。

    例2 京剧[南梆子原板]与河北梆子[小安板]的上下句唱腔对照谱上例河北梆子的旋律是[小安板]早期的唱腔,京剧的旋律则是[南梆子原板]形成后完全京剧化了的基本腔格。从对照中可以看出,[南梆子原板]与[小安板]在节拍形式(都是一板三眼),上下句的结构、板眼起落(均为中眼起板落)和调式(下句都落”SOL”均为徽调式)完全相同。而在旋律行腔的线条、伴奏过门的曲调和上句的落音等方面都有所不同。这种不同则是由于为了使其京剧化,融合了京剧旦腔[西皮原板]、[二六]和[流水]等唱腔加以变化构成的。

                  


广大戏曲爱好者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广告位
最新视频
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92戏曲网

本站戏曲资源均由网友分享提供下载链接,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信息来自网络,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资源,请支持正版,购买正版,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工信部ICP备案号: 鲁ICP备19035185号-1 商务合作 网站地图 2018-2020 Copyrights reserved 非赢利性、发扬传统文化,服务广大戏迷公益性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