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 豫剧 晋剧 吕剧 黄梅戏 昆曲 扬剧 楚剧 川剧 评剧 曲剧 秦腔 梆子 闽剧 沪剧 彩调剧 布袋戏 山歌剧 白字戏 赣剧 芗剧 庐剧 淮剧 正字戏 汉剧 桂剧 歌仔戏 花鼓戏 莆仙戏 琼剧 粤剧 锡剧 莲花落 淮海戏 通剧 茂腔 潮剧 皮影戏

蓝关戏:古代戏曲的“活化石”

发表时间: 2019年06月28日 | 作者:admin [0次]

文章来源:济南舜网
   
蓝关戏是流行于我省胶东莱州、招远两市境内的一个古老的高腔剧种,是明代弋阳腔在胶东的后裔。其中,尤以莱州的金城镇、朱桥镇、平里店镇、梁郭镇、西由镇及招远的金岭镇等地盛行。莱州的东季、龙埠、马回沟、李家疃、麻渠及与之毗邻的招远的蚕庄、小河头等村镇,是蓝关戏的重要发祥地和“蓝关戏窝”。在当地素有“去听蓝关戏,冻死也愿意”之说。

在今年6月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由莱州市申报的“蓝关戏”榜上有名。10月20日,本报记者专程来到莱州,走进了有着“蓝关戏窝”之誉的金城镇龙埠村,探访了蓝关戏老艺人,感受了蓝关戏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古代遗存剧目的别样魅力。

“蓝关开了台,婆娘跑掉鞋”

抵达莱州后,在蓝关戏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书起草人、对蓝关戏研究近40年的莱州市艺术馆杨学业副研究馆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距莱州市区约35公里的金城镇龙埠村——这里在历史上曾以演出“武蓝关”《西游记》而声名远扬。

在去龙埠村的路上,杨学业告诉记者:蓝关戏也叫“南官戏”和“脸子戏”,是元代就已形成的弋阳腔的一支遗脉。虽然经过时代的变迁,当年曾经风靡一时的弋阳腔已经销声匿迹,然而在莱州的民间,原始风味犹存的蓝关戏却幸存下来,蓝关戏的存在,为研究我国古代戏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活化石”。

杨学业透露说,据史料记载,蓝关戏始于明末,兴于清初,其唱腔以“错用乡语”的音调特征,沿袭、模仿弋阳腔“其节以鼓,其调喧”的表现形式,并吸收了胶东民间曲调及其他成分长期演变而成。蓝关戏在当地不仅有“抢老婆橛子”之魅力,素有“蓝关开了台,婆娘跑掉鞋”、“去听蓝关戏,冻死也愿意”之说,可见当年蓝关戏拥有多么好的群众基础。

蓝关戏的名称有渊源

说起蓝关戏的名字,杨学业笑着说:“小时候听老人们说,‘蓝关戏’是‘南官戏’的谐音,‘南官戏’就是指南方来的官戏。元朝时,在南方江西形成的弋阳腔,在我国戏剧史上曾开创了一个新纪元,明朝初年,弋阳腔开始流传全国,明朝中期流传到北京。清乾隆年间,弋阳腔与北京的语音结合衍变成为京腔。当时咱们掖县(现在的莱州)在北京经商的人多,特别是龙埠、东季村一带,早年在京从事估衣行的商人由于业务需要(招徕客人)学唱京腔,从而在老家播下了蓝关戏种子。由于旧时的‘戏子’被人们鄙视,而演蓝关戏的人只是属于‘耍景’、‘玩票’性质,艺人为不失脸面,有别于‘戏子’,故而也称‘蓝关戏’为‘脸子戏’。”

杨学业介绍说,莱州没有专业的蓝关戏剧团。过去蓝关戏的戏班子也多属于业余性质,多半是本村的业余爱好者们在农闲季节临时集合自组班子,自由活动,以娱乐为主,演义务戏。平日里,演员们各有职业,或务农,或做手艺,演完戏后各自归家,重操旧业。演出的地点多在本村的神庙或临时搭成的土台子。

“十里蓝关音不同,音同唱不成”

记者来到龙埠村村委会时,村俱乐部主任李杰山找来的几个村里会唱蓝关戏的老人已经等候在那里。李杰山向记者一一做了介绍:“这是李光斌,66岁了,在《西游记》中演唐僧;这是张兰桐,75岁了,演火神的;那是曲文忠,68岁了,你别看他瘦,他演的可是猪八戒;这是张澄瀛,73岁了,是给我们敲锣打鼓伴奏的;那位是万杰春,60岁了,是我们俱乐部的副主任。”说话间,又来了一位戴着眼镜的文雅女士,李杰山忙介绍说这是他妹妹,名叫李秀霞,54岁了,是演蜘蛛精的。

谈起蓝关戏的发展,大家伙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蓝关戏在清朝道光初年是极盛时期,在莱州相继涌现出以龙埠、东季为代表的十几个“连字班”和一大批专攻此业的会唱者。东季班以演《东游记》为主,称“文蓝关”;咱们龙埠班以演《西游记》为主,称“武蓝关”。一文一武、轰动一时。在清朝光绪年间,龙埠、东季、马回沟、小河头等村的艺人交往甚好,“非蓝关戏不请”。每逢各种庙会、山会,这几个村子的艺人便云集一堂,献艺交友,同台搭档演出,至上世纪50年代尚未中断。随着地域的差异,又逐渐形成了以龙埠、东季为代表的东西两路。当地艺人们有句口头禅:“十里蓝关音不同,音同唱不成。”从而呈现了各派竞奏、绚丽丰繁的盛况。

李杰山说,每逢到了腊月二十,艺人们就开始拨戏,准备春节期间的演出。特别是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十九、三月初八的庙会,或逢喜庆之日更要演出几场。此外每逢夏季的小农闲或有重大的庆贺活动也要临时演几场。75岁的张兰桐告诉记者,蓝关戏一般没有剧本,都是邻里相授、街邻互取,或者是父子相传、祖孙数世。通过年复一年的“拨脸子”(教唱学艺)活动,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他说,他自己就是跟家里的老人学的。

“打蓝关,打蓝关,无打不能唱蓝关”

记者请老人们唱两段蓝关戏,几位老人犹豫了一会儿说,多年不唱了,现在整出的剧目已经不能唱了,只能唱几个唱段。

66岁的李光斌先唱了段《西天取经》,接着54岁的李秀霞唱了段《盘丝洞》,68岁的曲文忠还边舞边唱了段慷慨激昂的高腔。记者注意到,蓝关戏的演唱特别奇怪:只有一个人在前面独唱,前面的人唱一句,后面的几个人就跟着“哎吆”“呀呀”地帮腔,就好像喊号子一样,很有气氛;再就是在演唱过程中,竟然没有乐队伴奏,只有锣鼓在旁边敲得锵锵响,很是有气势。

杨学业在旁边向记者介绍说,几百年来,蓝关戏就是这种以“干唱为特点的徒歌形式”,而其中的“帮、打、唱”三为一体是该剧种音乐的三大支柱。当地蓝关艺诀有“七分帮、三分唱”之说。在表演上,蓝关戏唱、念、做、打俱全,角色有生、旦、净、末之分。唱腔有高腔、平调、赞子、老调、昆调、说书调等,曲体短小,音调简洁明快。演唱时,一人演唱众人“帮腔”(亦称“凑腔”),台上演员唱,台下观众哼,因此被称为“满台响”。在伴唱中,时而出现高亢的假声帮腔,时而又用真嗓演唱。伴奏只用锣鼓等打击乐器,有“打蓝关,打蓝关,无打不能唱蓝关”的戏谚,而且是随着剧情的需要,有所增减。唱“高腔”时,全套打击乐器铿锵作响;唱到“悲调”时,减去大锣、大钹,伴音衬托低回缠绵的感情。因此当地有戏谚“半台锣鼓半台戏,没有锣鼓没有戏”。

“人存艺留,人亡艺绝”

杨学业介绍,蓝关戏在它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较为丰厚的家底,据不完全统计,它的剧目有近百出之多。剧目的来源一部分是根据我国元末明初的古典章回小说《西游记》改编而成的大型连台本戏,另一部分是根据《东游记》(又名《上洞八仙传》,主要叙说了八仙的传奇故事),改编而成的大型连台本戏。

然而,经过风雨剥蚀,蓝关戏承受了巨大的重负,从而步履滞缓,至建国前夕,已渐呈衰微之势。杨学业告诉记者:蓝关戏目前状况令人揪心,现在已经看不到一出蓝关戏,蓝关戏面临失传。许多老艺人和众多的“蓝关通”相继去世,目前尚健在的老艺人已年逾古稀。一些有造诣的中年演员也因长期辍演,艺术上明显退化了。虽然,蓝关戏所演剧目有近百出之多,但因历史上无刻本流传,多为艺人口耳相授,绝大多数的曲文宾白都装在艺人的肚子里。“人存艺留,人亡艺绝”,形势严峻,再不及时抢救,蓝关戏将会成为绝唱。

记者获悉,从2003年开始,莱州市文化局组织专人对蓝关戏进行了搜集、挖掘、整理。去年起,当地政府划拔专款普查、保护蓝关戏。今年还制定了五年保护计划,打算建立以金城镇龙埠、东季文化生态保护村,对两村的业余班社及代表艺人进行重点保护,但这一切都需要资金来支持。



您可能喜欢:
广大戏曲爱好者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最新视频
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92戏曲网

本站戏曲资源均由网友分享提供下载链接,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信息来自网络,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资源,请支持正版,购买正版,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工信部ICP备案号: 鲁ICP备19035185号-1 商务合作 网站地图 2018-2020 Copyrights reserved 非赢利性、发扬传统文化,服务广大戏迷公益性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