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唱腔分为两大类一小类,即主调、花腔、阴司腔。
(1)主调
又称正腔,是黄梅戏中常用的板腔系统的唱腔,有平词、二行、三行、火工等。这些腔体均有男、女腔之分。男腔为宫调式(1--5定弦),女腔为徽调式(5--2定弦)。 平词: 在整本大戏中使用率最高,为一板三眼,故又名"缓板"、"平板"。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变化多而适应性强。长于叙述,可独立使用,亦可与它腔联用。曲调的基本结构由起板、下句、上句、落板四个乐句组成。第三、四句为骨干,不管唱词多寡,均可用三、四句旋律反复演唱,或略加装饰,直到最后一句落板结束。此外,尚有"迈腔"、"单哭介"、"双哭介"、"切板"、"倒板"、"散板"、"平词对板"等补充乐句,组成一个平词类腔体。
二行:不是独立的腔体,须依附于平词或其它曲调。无起板句和结束句,只有两个以漏板为特色的上、下乐句,故又称"数板"、"二流"。二行也分男、女唱腔,为有板无眼的慢板节奏,记谱作1/2节拍。常以其节奏型与平词之慢板或三行之快板相对比,以表达戏剧人物的激动心情或用于叙事。
三行:是二行的压缩型,节奏较快,旋律性较差。速度是黄梅戏唱腔中最快的一种,属快板型,1/4节拍,又名"快数板"。多用于人物心情激动之时,常与二行、八板联用。有男、女腔之分,男腔为宫调式、女腔为征调式。
八板、火工:均为有板无眼,记谱作1/4。其唱腔结构、过门、转接方法和男、女腔的调式,均无大区别。八板速度较慢,火工则速度较快。传统唱腔每句八拍,故名"八板"。依其速度有"慢八板"、"快八板"之分,再快就称"火工"、"流水"了。传统唱腔在上句后半句有帮腔,称"复句",今已不用。八板、火工常于平词、二行、三行联用,形成节奏的对比,以表达人物愤懑、恐惧、急躁等情绪。
(2)花腔:
是对传统"花腔小戏"唱腔的总称。《夫妻观灯》、《打猪草》、《蓝桥汲水》、《补背褡》、《打纸牌》、《卖杂货》、《三字经》、《送绫罗》、《瞧相》、《讨学俸》等小戏,都有各自专用的一至数首曲调,间以锣鼓。除个别戏有旋宫转调外,一般都是几首曲调保持在同一宫调里,形成简单的联曲体。这些唱腔都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还保留着民歌、小调特色,未向板腔化发展。其调式,宫、商、角、征、羽皆有,但以征调式运用最多,羽、宫次之,商、角再次。 介于平词类和花腔类之间,有一彩腔,原为当地花鼓的唱腔,早期曾用来向观众讨彩,故又称"花鼓调"、"彩腔"。它既用于花腔小戏。如《夫妻观灯》、《苦媳妇自叹》、《送绫罗》等,与歌体的花腔小调联用,也有自己的数板、对板和迈腔、切板等附加乐句,以向板腔体曲调演化,在正本戏中运用。唱腔由启、承、转、合式的4个乐句组成,征调式,一板一眼,2/4记谱。
(3)仙腔、阴司腔:
此为一小调,属专用曲调。这类专用曲调建国后已打破使用界限,故有人也把这类唱腔列入主腔范畴。
仙腔:又名道腔、道情,原为神道出场专用的曲调,曲调旋律流畅,也是由4个乐句组成的单段体结构。原为商调式,后渐向征调式转化与彩腔靠近。这一专用曲调已向板腔体发展,并增加了对板、数板、迈腔、切板等附加乐句。
阴司腔:又名"还魂腔"。旧戏中多用作鬼魂出场或人物病重将死时演唱。曲调为商调式,上下句结构,一板一眼,记谱作2/4。旋律低沉优美,凄苦悲凉,有较长的拖腔。在发展过程中,也增加了数板、迈腔等附加乐句。建国后,它已被广泛运用于抒情的地方,并发展创作了对板、二行、三行等板式。
山东梆子铡美案秦香莲唱段
《蝴蝶杯》是一部广受欢迎的老戏,情节较曲折,《蝴蝶杯》源自《蝴蝶杯宝卷》与《说唱蝴蝶杯》鼓词等,此剧在湖北、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等地极为流行
辕门斩子》又名《三进帐》。北宋年间,辽国萧太后南下入侵,大摆天门阵。为破阵,八贤王、佘太君随大军驻守边关抵抗。
《白兔记》又称《刘知远白兔记》,元代南戏作品,永嘉书会才人编,写刘知远与李三娘悲欢离合的故事。与《荆钗记》、《杀狗记》、《拜月亭记》并称”四大南戏“。今有沪剧等剧种演绎。二十九出。
曲剧小两口走娘家在线观看下载,曲剧小两口走娘家剧情介绍,河南曲剧《王华买爹》全集
曲剧李豁子做梦,黑窝窝可不胜那白面馍,老粗布不胜丝绸罗。一个人可不胜那俩人过,打光棍可是没有人给你暖脚!
越剧越调火焚绣楼盘门
经典越剧《火焚绣楼》又名:温凉盏,经典越调剧目,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毛爱莲代表作之一,许昌越调剧团演出。
本站戏曲资源均由网友分享提供下载链接,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信息来自网络,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资源,请支持正版,购买正版,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