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 豫剧 晋剧 吕剧 黄梅戏 昆曲 扬剧 楚剧 川剧 评剧 曲剧 秦腔 梆子 闽剧 沪剧 彩调剧 布袋戏 山歌剧 白字戏 赣剧 芗剧 庐剧 淮剧 正字戏 汉剧 桂剧 歌仔戏 花鼓戏 莆仙戏 琼剧 粤剧 锡剧 莲花落 淮海戏 通剧 茂腔 潮剧 皮影戏

穆藕初对绵延的昆剧起的作用

发表时间: 2019年10月22日 | 作者:admin [0次]

  时至今日,穆藕初(1876-1943,上海浦东人,名湘玥)的名字,除了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和戏曲史的学者,知道的人已经不多了。但他是个不该被忘却的人。

微信截图_20191022091233.jpg

  1909年,学徒出身的穆藕初,靠了他人的资助赴美留学,五年后归国。凭借其刻苦勤谨和科学头脑,七八年中间,赤手空拳在上海、郑州创办起三座大型棉纺厂、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和中华劝工银行等现代企业,成为中国工商界的一名巨子。二十年代末,曾任南京国民政府工商部常委次长。在推动我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引进西方现代企业管理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毛泽东在中国现代历史进程的紧要关头,曾多次关注过和评价过这位爱国实业家的行动,认为在二十年代与封建军阀的斗争中,穆作为“新兴商人派”代表,“很勇敢地踏出了革命的第一步”;1936年夏天,当外患日逼之时,毛致信在上海恢复中共地下党活动的冯雪峰,专门交待他“穆藕初有联络希望否?”可见穆在中国风云变幻的时局中,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而作为实业家的穆藕初,他对我国戏剧事业的发展,尤其在抢救和振兴昆剧艺术上所作的独特贡献,应在中国戏剧史上写上浓重的一笔。

  穆藕初在青年时代,就热爱戏剧和音乐。远在1904年,穆在他和马相伯、李叔同、黄炎培等改革之士创办的“沪学会”中,专门设立“音乐会”,认为“感人入深者,莫善于讲求音乐”。他们还同时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一所戏剧学校--通鉴学校。(这所学校的校长王熙普,就是后来和任天石办“春阳社”,以戏剧宣传革命,1911年11月在天津因袁世凯次子袁克文告密而被杀害的辛亥烈士王钟声。)穆在“沪学会”和通鉴学校组织人编写和演出“文明新戏”,以为“不识一丁无力求学者,当占在居住民中半数以上,一旦欲均齐开发,涤其旧染,启厥新机,以图社会捷收改良之伟效,舍不用文字之表演教化外,无以奏功”。穆之看重戏剧和音乐,并非仅仅局限于个人的爱好,他是看到了这些艺术形式,在启智和教化上的作用。这一思想认识对他后来重视昆剧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昆剧是我国传统戏剧的代表性创剧种,在文学创作和舞台艺术诸方面,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峰,在明、清两代称霸剧坛二百年,培育和滋养了众多兄弟剧种。杨小楼、余叔岩、梅兰芳、程砚秋等京剧大师,不但具有昆剧的深厚功底,他们的成名作和拿手戏,也几乎都是昆剧剧目。越剧名家袁雪芬也说:“越剧是喝昆剧的奶长大的。”但由于昆剧在成熟和完善的同时,也走向了保守和凝固,到清末明初,随着皮黄的崛起,日渐式微了。正是在这个时候,穆藕初的目光投向了昆剧艺术。

  穆对昆曲的接触,并认识到它的价值,进而挽救之、振兴之,是有一个过程的。他之爱好昆曲,开始于经理棉纺业的时候。他的朋友徐凌云,是当时沪上昆剧票界的领袖人物。徐常常邀请穆到他家里去听他唱昆曲,使穆对这一艺术形式渐渐发生了兴趣。不过,穆对昆曲艺术的真正认识,是在结识了张紫东和俞粟庐之后。

  穆有位画家朋友冯超然,与书画家吴湖帆毗邻,因为这层关系,他结识了吴,因吴而结识了张紫东。而张紫东好友张冀牖(吉友)的三个女儿元和、充和、允和都是苏州昆剧的名票,他们每年都要在拙政园的“三十六鸳鸯馆”举行两次曲会。自从相互结识,张紫东每举办曲会,总邀请穆藕初赴苏到会。在苏州曲会上,穆又先后结识了贝晋眉、徐镜清、潘振霄等众多曲友;而收获最大,使他得以进入境界的,是通过张紫东而结识了昆剧大家俞粟庐。俞对昆剧艺术理解之深,堪称近世权威。穆、俞相识,约在1919-1920年间。对穆来说,能够结识俞这位昆剧权威意义重大。

  俞粟庐之子俞振飞后来回忆说:“民国九年间,(穆)先生以嗜习昆曲,钦慕先君子粟庐公之名,下征余为其记室。先生初由笛师严连生拍习,殊未能领略曲中三昧,及识先君子后,始憬悟昆曲之有关国粹文化之重要。而先君所传叶堂正宗唱法,夙为曲界所重。余谬为识途之马,于退之暇,悉心研讨,先生益觉兴味隽永,勤习之至,…”穆请俞振飞当他的秘书,实际是为了与这位权威之后一起研习昆曲。俞振飞说,穆虽事务繁忙,“但每日必以曲为课”。中饭罢后小憩,即与振飞度曲一小时。其时,不治事、不款客,数年如一日,从无间断。最初,他研习的是《西楼记》“玩笺”一折,每喜于当筵歌之。由于他习曲时,已届不惑之年,口齿嗓音,难期圆满,尤以嗓嫌紧细,缺乏亮音。他曾请医生诊治,于其引吭高歌之前,以喷雾气射治声带。又自病按板之艰于匀准,便找来西洋拍子机,置诸案头,以助按拍。其用心之专、用力之勤如此,他终于渐渐地深入了昆曲的堂奥。

  穆藕初决非浅尝辄止的人。为了加深对昆剧的理解,也为了全面探讨我国戏剧艺术的真谛,1920年5月,穆趁徐世昌召他进京公干之机,由俞粟庐介绍,专程去北京大学拜访了吴瞿安(即吴梅)教授。吴不但是我国著名的戏曲理论家,也是一位创作实践家,能制谱,作杂剧传奇等。与吴的会见,虽时间不长,但对穆藕初进一步深入昆剧之境,并作出振衰救弊的一系列行动,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1] [2] 下一页  

广大戏曲爱好者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广告位
最新视频
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92戏曲网

本站戏曲资源均由网友分享提供下载链接,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信息来自网络,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资源,请支持正版,购买正版,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工信部ICP备案号: 鲁ICP备19035185号-1 商务合作 网站地图 2018-2020 Copyrights reserved 非赢利性、发扬传统文化,服务广大戏迷公益性网站